央媒头条河南讯(曹道伟 通讯员 王迎)近日,河南物流职业学院智能制造与交通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生动演绎红旗渠修建史,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三幕情景剧:解码红旗渠精神
第一幕:抉择——破局缺水困境的担当
太行山下,漳河奔腾却难润林县干裂土地。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由实践团队成员应元鹏饰演),直面“引漳入林”工程进行表决,以“土地喊渴、漳河空流、太行山阻隔”为切入点,展现林县五十五万人缺水绝境。杨贵书记直言“逃避非为,恐遭百姓唾骂”,彰显出共产党人“敢为人先”的使命担当精神。当面对质疑,杨贵书记以“林县五十五万人民群众众志成城,自力更生之志不灭”给予回应,生动诠释了直面困境、勇于担当的抉择精神,为红旗渠工程奠定了坚实的信念基础。
第二幕:奉献——拆祠堂的家国大义
拐头山村口,老支书王宝金(由实践团队成员李铭坤饰演)带领村民拆祠堂支援红旗渠建设工程。正月十五传统佳节,老辈们对祠堂的不舍,与老支书王宝金“不能因一村误大事”的坚持碰撞。“拆祠堂,礼数不能少”的细节,凸显出村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重,更彰显出为集体、为后代,而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传递“以暂时牺牲换长久幸福”的家国大义。
第三幕:奋进——誓挖渠的实干决心
当众干部迅速扶起长跪在地的拐头山村民,杨贵书记激情洋溢地向众人描绘通渠后的美好图景,点燃村民们心中希望。一声“走!乡亲们!去挖渠!”的呐喊,仿佛预示着未来修渠路上的重重困难与不懈奋斗。浓缩出林县人民在建设红旗渠过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团队成员们通过演绎,将先辈们钎凿锤击、战天斗地的实干劲头转化为舞台上的信念传递,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从蓝图到奇迹的奋进力量。
排练日常:青春接力,让红色精神“活”起来
排练现场,团队成员们为还原角色,反复打磨台词语气、动作神态。饰演杨贵书记的应元鹏同学,深入研究历史资料,力求展现县委书记的果敢与温度;饰演老支书王宝金的李铭坤同学,与团队探讨“拆祠堂”戏份的情感层次,在矛盾冲突中诠释奉献的重量。从台词磕绊到情感交融,从动作生硬到神态自然,团队成员们沉浸其中,深刻体悟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涵,实现了从单纯“演绎故事”到深情“传承红旗渠精神”的华丽蜕变,使红旗渠精神成为他们青春岁月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展演:以青春之姿,续红色血脉
此次情景剧展演,是学院“三下乡”实践的创新探索。团队面向大众,用通俗易懂的情景剧展演形式,让红旗渠精神“看得见、摸得着”。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口号响起,现场观众掌声雷动——这不仅是对表演的认可,更是对红色精神引发强烈共鸣。
通过《红旗渠》情景剧,河南物流职业学院智能制造与交通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以青春实践,践行“勇担时代使命,赓续红色精神”的誓言。正如实践团指导老师王迎所言:“我们青年学子演绎的是红色光辉历史,传承的是坚定革命信念,我将持续引导新时达大学生将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以青春之名,继续奔涌向前,熠熠生辉!” 这场青春与历史深刻交融的对话,让红色基因在实践沃土中深深扎根,为爱国主题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更让红旗渠精神跨越时空,成为激励当代青年奋进的精神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