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毅集团自诞生起,就植入了传统文化勇担道义、追求卓越的基因。这种理念也让刘红军如同马拉松选手,一直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敢稍有放松。
阴阴的天气,我们走进弘毅集团,拜访刘红军先生。
他极为谦和,平易近人,原来想象的知名企业家的孤傲、忙碌等顾虑,全然无存。且因为同是师范毕业,都做过老师,又都出身于教师家庭,更让我们有了种天然的亲近。
作为一个成功企业家,他白手起家,征战商海,声名远播,却毫无商人气,更多的是儒雅,还有一种学者的风范。
谈起企业管理,刘红军来了兴致,侃侃而谈。从谈话中可知,他熟读了很多古今中外的经济学管理学著作,书名和主要论点,信手拈来,对企业的发展、行业大势见微知著,洞察幽深。
这是一个成功企业家必备的察大势、观大势的能力,也是长垣优秀企业家大格局、大眼光的体现。
更让我尊重的是他的使命感。他反复强调,身为一个企业家,必须有使命感。我能体会到他所说的使命感的分量。作为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就好比根植于大地的大树,在继续成长的同时,还必须撑起一方绿荫。这使命感具体来说,就是经营好企业,让企业稳健发展,让员工获得幸福和尊严;持续精进,完善服务,让客户获得价值和收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给政府贡献税收,参与公益事业,助力社会进步发展。
这种使命感,是一个企业家难能可贵的地方,也是企业家与商人的区别所在。企业家与商人的区别,不在于企业规模的大小、实力的强弱,而在于责任的担承。企业家要承担社会责任,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达到平衡。而商人就以逐利为本,追求利益最大化。虽然要在商言商,谋求利润,但若只盯着利益而无视道义是刘红军先生不取的。
荀子曰: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耻。《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义在利先,先义后利,甚至为义舍利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大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所在。
对当下建工行业的发展,刘红军有清醒的认识,他说现在市场已经由增量转为存量,原来企业的高速发展享受的是改革发展的红利,而现在在市场接近饱和的情况下,一个企业必须积极拥抱时代,拥抱变革,沉潜下来,苦练内功,不断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打造核心竞争力。并一再强调,做企业很难,不求做大做强,而要持续专注,把产品做精做细,把服务做到极致,让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他还特别睿智的指出,行业的下行,并不意味着企业的下行。相反,这是企业做大做强、逆势而起的机会。
浮躁的当下,这样的智慧定力,这样的忧思深远,这样的洞察大势,展现了长垣中青年企业家的风范。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刘红军还常参加戈壁沙漠徒步挑战,以此激励自己,磨炼毅力。他说,穿行在戈壁之中,远离尘世纷扰,感受天地之壮美,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就像悟道一样,你会忽然明白很多道理。正如他参加第十九届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的口号:伟大是熬出来的。在刘红军看来,做人和经营公司也是一样,都需要“熬”,“熬”的过程就是积累、沉淀、等待的过程,直到最终的厚积薄发、一飞冲天。
与他交谈时,不由想起《论语·子路》一段对话: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治国治企其理一也,知难则进,知难则兴。
虽然只是初次相见,对他和弘毅了解不多,但就凭他的谦和,他的朴实,他的勤勉,他的睿智,则坚信他一定会带领弘毅,在防腐、新能源、石化、电力工程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实现新的发展。(曹道伟 王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