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集团位于河南省长垣市,是集科、工、研于一体,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先后自行研制了多项专利产品。产品长期出口到日本、法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

而一手缔造了华西集团的崔勤峰,其实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企业家。黑黑的面孔,透着农人的朴实、善良、真诚,这是崔勤峰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在他农人一样的质朴外表下,有着长垣人的坚毅和胆略。
奔走之路
黄河九曲,夭矫如龙。它带走万仞黄土,铺散千里平原。崔勤峰所在的丁栾镇,黄沙弥漫,土地瘠薄,贫穷——对于老一辈长垣人来说,是一个宿命般的梦魇。
穷则思变,1972年,刚刚立春,不屈服命运的崔勤峰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结束在土疙瘩里刨生活的宿命,只身走出长垣去闯天下。
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偷偷出走的少年,会带着一份怎样的复杂心情,背井离乡。
这一年,崔勤峰刚满23岁。

在外打拼的数年里,崔勤峰当过生产队长,做过吸油器,开过线毯厂,卖过电线。摸爬滚打在各个行业里,崔勤峰不看来路,只奔前程。作为黄河边长大的儿女,他身体里有着黄河一样奔腾坚毅的基因:九曲回环,百折不挠,只是朝着目标前进。
在外的日子里,他像家乡的蒲公英一样四处飘荡,去哪里?没有目的,只是四处找生意。有的时候,没有活干,崔勤峰饿的三四天都没有吃饭。
在崔勤峰的记忆里,他永远忘不了内蒙古海拉尔的那段经历。草原零下五十度的夜,黑漆如墨,呵气成冰,是他生命里最为寒冷的一夜。那天夜里,他和同伴又冷又饥,在饭馆三个人分食一个馒头。他们看当地人喝啤酒,出于好奇,也要了三瓶,把啤酒热了一下,一打开酒液喷射老高,喝起来如同马尿。也正是从那时起,他才明白啤酒不能热着喝。

他讲这些往事,脸上浮着一丝浅笑。但我知道,这笑是含着泪的。在笑的背后,有着长垣人创业初期破釜沉舟、不成不归的悲壮,有着背水一战、绝处求生的悲凉。正是崔勤峰那代长垣人不畏艰辛、百折不挠的奔走创业,才有了长垣现在的产业兴盛、繁荣富足。
奔走的日子虽然苦,但崔勤峰说,他不感觉苦,如果出门遇到一点事就感觉苦,那就不能出门了。
就这样,带着黄河儿女的坚韧无畏、吃苦耐劳的特质,崔勤峰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华西启航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说过:“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崔勤峰把苦难当作命运的馈赠,那么冥冥中,命运也开始给予他丰厚的回报。
20世纪80年代初,细心的崔勤峰发现,医生给患者注射前后都要用酒精棉球擦拭创口。好动脑子的他就琢磨,自己的家乡丁栾镇生产毛笔,镇里有很多会制毛笔的工匠,若是把毛笔头剪平,能不能替代这酒精棉球呢?说干就干,回去后崔勤峰就进行试验,产品送到医院一用还真行。自此,崔勤峰就开始生产药笔。其后,随着市场发展,1981年,他办起了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带领乡亲生产棉签、纱布。
1997年,崔勤峰创建了华西卫材有限公司,开发注册产品多达60多个品种。他认为卫材是朝阳产业,对社会贡献极大,所以把全部精力都投到了工厂经营上,一心要把它做好、做精。

2003年之后,华西集团有了一定资金基础,开始向正规化、规模化发展,逐渐成为长垣卫材行业的知名企业。华西品质成为令人骄傲的行业标杆,产品出口到很多国家和地区。
华西的发展,凝聚着崔勤峰的汗水,对于他来说,华西就像他的孩子、一棵幼苗,是他一步步呵护着发展起来的。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他还热心公益事业,帮扶困难家庭。他经常教育子女:现在兜里有钱了,要多办好事,为社会多做贡献。崔勤峰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最大的责任和幸福就是努力办好企业,为社会多做贡献,为政府分忧解难。几年来,华西集团纳税一直位居长垣市卫材行业前列,这是令崔勤峰最骄傲的事情。
在华西商贸街居住的李月英,曾经家有重病号,生活很困难,她提起崔勤峰,就是一脸感激:逢年过节了,崔总常带着米面来慰问,问问需要什么帮助。特别特别暖心,要不是他,我们真是撑不下去了。

这一家人心中的愁苦,都在崔勤峰多年给予的关怀下消逝,让他们在艰难中看到了生活的光亮与希望。爱人者,人恒爱之;助人者,人恒助之。崔勤峰和华西集团发出的一道道爱的光波,温暖了员工,温暖了社会,也得到大伙的认可和支持。
先义后利
创立华西集团至今,崔勤峰经历了非典、日本流感,以及新冠疫情。
谈及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崔勤峰忍不住激动起来:“疫情最紧张的时候,我一天接了620个电话。两个电话,一手一个,放在耳边,压根就没停过。”
据崔勤峰介绍,华西集团原本是2020年1月19日(农历腊月二十五)放假,但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六)就开始要求工人返厂。“当时工人不敢来,我就涨工资,从三倍、五倍一直涨到十倍。普通工人每天工资1600元,车间主任2500元,维修工8000元,而且都是日结。原材料熔喷布价格涨到每吨80多万元,财务统计2020年2月份公司一天能赔几十万元。那时候,市场口罩销量紧张,价格不断上涨,我们坚持1块多1个。”就这样,崔勤峰顶住压力,坚决不涨价,服从大局,全力以赴完成国家调拨任务,为国家战疫奉献“华西力量”。

“那时候要赚钱太容易了,只要稍稍涨一点,每天就可以赚几百万元。但我不能那么做,一个企业家不能算‘小账’,要算‘大账’。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看长远发展。”崔勤峰反复强调说,“我最骄傲的就是,国内疫情严重之时,我们集团拼着不赚钱也要做好生产防疫物品的一份心,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作为长垣企业家的代表,崔勤峰在国家需要时积极付出,坚持先义后利,甚至取义忘利,用奉献和大爱,树立了长垣人重情重义、仗义轻财的良好形象,展示了长垣企业家急国之急、为国分忧的责任担当。疫情防控期间,华西集团还先后给长垣市人民医院、宏力医院,以及郑州、西藏那曲等地捐赠口罩、防护服百万余件。
崔勤峰说:“能给社会做一点事,我心里可舒畅,比挣多少钱都要高兴。”

2020年3月,华西集团收到了来自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的感谢信,感谢华西集团“完成国家调拨的国标医用防护服达20.6万件,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获得国家工信部颁发的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双料殊荣,被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河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被全国消毒技术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为抗击疫情先进集体,公司党组织被河南省委评为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为长垣和卫材产业争了光、添了彩。

从出走的青涩少年,到驰骋卫材行业的领军人,崔勤峰始终本色不改,风雨兼程,书写着长垣人不平凡的人生传奇。这个农民出身的企业家,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也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但在人生的征途上,始终以农民的质朴和大义,踏踏实实做事,规规矩矩做人,推动着长垣经济发展,展现着长垣人的担当情怀,书写着长垣人的大爱风范。(曹道伟 王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