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善叶县三千年

对于一个四季分明的中原小城而言,夏天的叶县并不十分讨我喜欢。闷热的天气,燥热的阳光,晴朗的空中毫无云朵的遮蔽。可我却无比期待夏天——暑假期间游客众多,正是宣传家乡的好时机。今天,我将作为叶县文旅的志愿者,带领一个外地亲子旅游团参观。

或许每个人心里的家乡,都是被低估的宝藏。叶县这座小城,有着“中国岩盐之都”的响亮名号,有着“河南十大古城之一”的悠久历史,有着“长城之父楚长城”的珍贵遗迹,也有我今天带领参观的全国“唯一现存明代五品县衙”。

“大家好,我是小宛,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叶县是历史悠久、山清水秀的文化名城,沙河、澧河、甘江河等六条河流穿境而过,燕山水库、孤石滩水库等三十余座大中小水库星罗棋布。叶县古为豫州地,周为应侯国,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境内的楚长城比秦长城早四百多年,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昆阳之战’就发生在叶县。”

县衙大门外,树荫清樾里,我熟稔地介绍着,孩子们瞪大眼睛认真聆听。“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叶地的第一任行政长官是沈诸梁。他采邑于叶,强境拓疆,睦邻兴邦,执政为民,法德兼治,兴水利,劝农桑。在他治下,叶邑社会民风淳朴,安定祥和。因此,他被尊称为叶公。”

“小宛老师!”在我停顿的间隙,一个奶声奶气的小家伙像上课提问一样举着手发言,“是‘叶公好龙’的叶公吗?”

“对。看来这个寓言故事,小朋友们都知道呀。”我说。

“我知道!叶公看似喜欢龙,其实根本不喜欢,甚至见了真龙就害怕!书上说,这个故事讽刺了叶公是表里不一的人,我们要诚实,不要学他。”

寓言故事和历史事实有时会大相径庭。我笑了笑,正要以此展开解释,却突然一阵眩晕。我连忙稳住身形闭上双眼,捏紧导游旗以防脱手,只听得耳边传来爽朗的笑声:“这种说辞竟也传到客人耳中了?”

再睁开双眼,我看见自己手中端握着青铜尊,导游旗消失不见,连衣衫都变成了曲裙宽袖的侍从袍服。我默不作声,悄悄打量四周,发现自己身处室内,还有两人一立一坐。立着的人站在墙前,正看着墙上的画。这幅画线条繁复,有的转折突兀如山势起伏,有的曲折蜿蜒如河流连绵,远远看去如同狂风大作间双龙盘桓。他指着画说道:“且看足下悬挂的这幅群龙飞舞图。周易有言,‘云从龙,风从虎’,足下此图中所绘龙从风,可见并非真龙。岂不是正应了外界传言?说你,好假龙,而畏真龙。”

“这是兴修水利的施工规划图,我以图上所绘的两条水龙为标示,欲引澧河之水入东陂,注方城山之水入西陂。”循声看去,正是我刚刚眩晕时大笑的那人。他背对我而坐,面前摆着饭食酒器,正回应着客人的诘问,“龙吟云出,云为水汽,龙为水物,水少则利,水多则弊。若是要引一条水龙来此,既需要数千子民的力量,还需要万斛粮食做供应。我怎么能不慎之畏之啊。”

听到这番话,我心头一跳。这位竟是叶公沈诸梁!

“好啊,好啊!叶公好龙之心,都是拳拳畏天爱民之心啊!”客人举觥遥祝,“只是今时有人对足下多讥谤,足下怎不为自己辩驳一二?”

“叶邑境内,山川河流纵横交错,时有山洪水患,若是遇上天灾,百姓民不聊生。四周又有强敌环伺,秣马厉兵,丝毫不敢有所懈怠。我封食一邑,尚且来不及担忧思虑如何令百姓安居乐业,又哪有闲暇顾得上毁誉谤讥呢?外在的虚名于我毫无意义。叶邑能够远离战乱,风调雨顺,沃野千里,平畴万顷,百姓广事农桑,安身立命,才是我需要挂怀的事情啊。”叶公说罢举杯一饮而尽,回头唤我:“小宛,斟酒。”

我如梦初醒,亦步亦趋,为这位叶地史志的首位人杰倒满美酒。寥寥数语,勾勒出千年前民众听命自然、靠天吃饭的困窘处境,也勾勒出诸侯征战割据、混乱动荡的不休狼烟。沈诸梁主政叶邑、戍守北疆,倾心经营、富民强兵,是为了国泰民安,是为了人寿年丰,是为了他想要造就的繁荣家园。

 

再次退回叶公身后站定,方才的客人消失不见,一位面色威严的长髯大汉坐在叶公对面说道:“仲尼久慕公之贤名,您治理叶地,境内安定,所以途经此处,特来拜访。”

听闻此人自称“仲尼”,我简直按捺不住狂跳的心。孔子由陈游楚过境叶邑,主动登门拜访叶公的故事,我从小就背得滚瓜烂熟,而今我居然可以目睹两位圣贤论政!

“纯理民风,最重要的便是有法有度,明令施行,让百姓明白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使人们远离奸恶邪佞之念。”叶公说,“乡人中有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羊,他知道这是错事,便告发了他的父亲,维护了法度。正因如此,以法安民,叶地鲜少出现盗贼。”

孔子摇了摇头,显然并不赞同:“若是以孝而论,儿子该为父亲隐瞒下偷羊的行为,父亲也要因儿子为自己隐瞒之事反过来替儿子遮掩,这样父子相隐,方蕴含着您想说的道理。”孔子起身踱步,九尺余的身量显得屋内有些逼仄,“父子人伦、君臣礼乐,怎么能因为冰冷的法度而忘记了本该有的慈孝与仁义呢?若是父子相互检举、大义灭亲,为人臣者盘雄割据、为人君者日渐式微,世态冷漠、人心无情,便是您想看到的局面吗?”孔子一挥衣袖,振聋发聩地呐喊:“施行教化,有教无类,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使人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才是正途!”

沈诸梁也缓缓起身:“我何尝不明白您周游列国的主张。可如今封国众多,纷乱迭起,我在叶邑肃军固防,艰辛经营,以保护辖内百姓不受侵扰。外患未除,更不可生内忧,以法理为尺度约束百姓,是顿肃民风最好的办法。令民无邪念,鸡犬不惊,这便是我守一方水土,想看到的局面。”

逆着门厅的光线,我望着他们斑驳的剪影,此刻,书上的典故早已不是冰冷的文字,生动鲜活的人物就在我的眼前。孔子心怀天下,却在辗转流徙、饱经风霜,追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美善世界未果后,发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喟叹。叶公治理有方,武能救危平乱,文能整饬内政,最终也逃不过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命运。他们所处的时代并非尽善尽美,不能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地实现自身的理想抱负,彼此也政见不合、意见相左,但他们无一不在为了自己心中所求的美善世界,或奔走呼号或励精图治,因此百世流芳,为后人敬仰。

我感动不已,随之又是一阵目眩。

 

“叶公在昔真龙去,王令何时白鹤归。糟魄相传漫青史,独怀千古对容徽。”吟咏之声传入我的耳朵,我此时置身双凫观门前,做长随打扮,恭谨地跟着一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不必说,他就是刚进士及第、初任叶县尉的黄庭坚了。“我虽不如叶公有偌大权柄,但身为一方官吏,我必然要勤政清廉,同叶公那般为民谋福祉。今日寻访拜谒前人古迹,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走吧小宛。”他招呼我,“随我回衙去。”

返程的路,景色秀丽,鸟鸣啁啾,我看得出这位满腔抱负的县尉心绪极佳。然而临近县城,人迹渐多,除了粗衣短打、疲于生计的百姓,还有衣衫褴褛、无家可归的难民。

黄庭坚忧心忡忡,他似乎想上前做些什么,但又驻足长叹:“疏远之谋未易陈啊……我职微言轻,终究是有心无力。自古尧汤水旱,天灾难料,唯愿治国者能未雨绸缪,免于人祸。”他的眼神复又变得坚毅,“我既在叶县,便料理好域内灾民,赈济安置,倾囊相助,不再叫百姓流离失所。”

黄庭坚快步入城,途经市集,在一个不起眼的豆腐摊前突然停下脚步。他笑着朝年迈的摊主问:“您今日生意如何?上次去您家中寻访,您说想买头毛驴推磨,还差多少银两?”

摊主颤巍巍地向他行了礼,答道:“承蒙县尉关怀,只是小老儿年事已高,每日和家中老妪一起推磨做豆腐,货物委实有限,没有多少收成。开销又大,如今在别家店铺买货,都是用厚草纸铺在秤盘上,连同货物一并称重,草纸包裹都算作了斤两。这两相为难,实在不知还有多少时日才能攒够买毛驴的钱啊。”

“小宛,拿些碎银来给老人家。”黄庭坚吩咐道。我赶忙在身上摸索,触到荷包之后取出里面的全部银钱放在老人掌心。黄庭坚再度朝老人开口:“您可知恒永丰号?就是县里最有名气的糕点铺子。待您卖完豆腐,拿上这些钱,替我去恒永丰号买些糕点送到县衙。”

我不解其意。直到豆腐摊主捧着两包糕点前来府衙,黄庭坚问明斤两后用官秤称重,发现去除厚草纸的糕点短了五两六钱,我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黄县尉立即传唤了县里各大商铺的掌柜,以此为例对糕点铺罚了五两六钱,并广而告之不可再以纸代货。他将罚没的钱款和糕点交予老人,嘱咐他贴补家用。我心中的钦佩还未宣之于口,县衙便迎来了不速之客。

来人怒气冲冲:“以纸代货是县里铺子心照不宣的规矩,哪能由你说废便废!赋税从何多来?惠利从何多来?都是从这些大铺面收上来的,你竟想阻挠他们的营生?”

黄庭坚面不改色:“以纸代货积弊已久,这些铺子欺行霸市,毫无信誉,此等风气早该遏制了。”

对方语气放软,换了说辞:“自你赴任以来,处理政务,查访民间,事无巨细,当真是十分辛苦。常言道,一年清知府,万两雪花银,我知你家贫,薄宦艰难,赤诚为民固然是好事,但是秉公直断,于你也并无益处。倒不如……”

“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黄庭坚义正词严地打断了这人还未说出口的话:“为官岂能徇私枉法!如今河北灾民四处流徙,民生疾苦触目惊心,我只恨自己官微职卑,不能救百姓于水火,又岂会与亏心商贾同流合污!”他目光炯炯,“小宛,拿笔墨来。”

宣纸徐徐铺陈,满蘸徽墨的毛笔写下“公生明”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写下“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的十六字珠玑。“去将其刻在戒石上,就立碑于正堂前。”他吩咐道,“我要时刻警醒自己,也警醒后任官宦,秉公问案,体恤百姓,无愧于天!”

我捧托着这张宣纸久久无言。黄庭坚所面对的朝代并非河清海晏,他的仕途也坎坷多舛、令人扼腕,可他始终秉持儒士的清正廉洁和热忱耿介,高呼“民病我亦病,呻吟过五更”,倡导“当官莫避事,为吏要清心”,立誓“不以民为梯,俯仰无所怍”,为自己心中的美善世界而上下求索。

 

再回神,我依然站在叶县县衙门前,门口楹联是欧阳霖所撰写的“天听民听天视民视,人溺己溺人饥己饥”。这位对黄文节公素怀崇敬之心、又有同乡之谊、更多了同地为官缘分的清朝知县,在任期间清廉勤慎,爱民如子,政绩显赫,人心所向。

我有些恍然,刚刚经历的奇遇犹如南柯一梦。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叶县这片土地上碾压出时间的痕迹。无论是留下了“近者悦,远者来”佳话的叶公,无论是主张仁礼并重、思想教化的孔子,无论是廉洁奉公、居官有守的黄庭坚,无论是冒死为民请命的任桷,无论是力拒黄金不受贿赂的刘珂,无论是办义学、定八景的欧阳霖,这些自古以来的圣贤、大家、名宦,身体力行,为自己心中的美善世界躬体力行、不断探寻,因此才会使佳话名垂青史,才会使叶县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才会使千年传承的精神内涵在新时代也依然熠熠生辉。

我不禁思索,若是黄庭坚看到如今推诚布信、老有所养的社会,若是孔子看到如今抱德炀和、有教无类的社会,若是沈诸梁看到如今倒戢干戈、法仁并施的社会,心中会作何感想?叶公曾主持兴修的水利遗迹,如今仍然保留着,而相隔千百年时光,不远处的燕山水库主体大坝宛若铜墙铁壁般矗立在淮河之上——这个吸取了明代澧河石桥智慧与巧思的工程,阻挡着洪水的侵袭,守护着两岸百姓的风调雨顺。

从朦胧初醒的希冀,到皎然盛放的辉煌;从疲于纷争的蹒跚步履,到国富民强的稳健前行;从历史的足迹内感受厚重,到时代的浪潮里挥洒激情……三千年来,古仁人失落的理想困境,已然从承袭传统的回眸间走出;而现代文明的美善世界,正在创新发展的眺望中拥抱着无限可能。

 

我稳住心绪,带着大家走进县衙参观。“公生明”的戒石碑耸然屹立,孩子们好奇地围着戒石碑,一边听着我的讲解,一边若有所思地小声和父母讨论。岁月在碑身留下风雨洗礼的印记,也在人们心中留下历久弥新的回忆。

游玩休憩的间隙,我看到一位母亲从包里翻出遮阳帽戴在女儿头上,并把小姑娘的马尾辫箍紧了些;一位父亲打开水杯喂孩子喝水,顺手把水壶挂绳斜斜地套在孩子肩上;一对兄妹转圈追逐,不小心摸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的石碑,猛然缩回手,脚下却丝毫没有停步。人们的幸福是如此的具象化,父母慈爱,孩童活泼,没有战乱硝烟,远离贫穷困顿,古代圣贤与智者关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畅想,正在新时代一步步实现。

我也由衷地感到幸福。

在这片昆阳大战的古战场上,在这个传承着叶公问政的文明中,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街一巷,到处都蕴藏着我数十年美好生活的记忆。在我的孩提时代,秋季入学前,妈妈牵着我的手走进叶县文庙的愤乐庭,踏上状元桥,越过泮池,走过棂星门,给我讲天镇星施行教化和孔子因材施教的典故,带我登文昌阁倚栏望远,告诫我新学期要好好学习,努力成为栋梁之材。而每逢冬日,新年前后,我总是从家里拿着书本带壶热茶,到县衙的后花园读书。天虽冷,却并不清寒,捧卷品茗,在纷扰的生活和热闹的节日里收获宁静,偶尔更是有漫天飘雪,缠绕着浮动的黄梅暗香,平添诗意。待到春来,伏牛山色和桐柏山色交相辉映,踏青、野餐、放风筝,漫山遍野都是欢声笑语。

而在这个夏天,我短暂地触碰到乡贤先达对理想的思索和对美善的探求,如同恢宏画卷中一抹浓烈的色彩,渲染了我的人生。

遵先贤教化,传华夏根脉,承礼乐之道,奏盛世之音。美善叶县三千年,过去未曾因岁月的流逝而衰老,今后也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现代生命力!

审核:马文忠     作者:曾璐

(61)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央媒头条全球推介平台